作者:李艳 来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时间:2021-04-19
自从父亲走后,我的思绪一直不能平静,总也不相信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慢慢地又想起了父亲走后的挽联:擎中医帅旗,圆济世功德。
2016年,父亲获得中国十大最美医生时的颁奖词为:“苍生大医,守‘新安医学’,行‘厚德中和’成就中医世家。如今耄耋之年仍不忘初心,终得桃李天下,祝贺李济仁,荣获2016年度‘最美医生’的称号。”对父亲的评价是:“身体力行于新安医著的校注整理,潜心提炼新安医学诊治之特色规律,成功还原了尘封于历史的668位新安医家,400余部新安医籍,厘清和阐明了新安医学对急、危、难、重病症的诊疗经验和规律,是新安医学研究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之一……父亲擎中医帅旗当之无愧。
记得父亲平时常跟我提起《新安名医考》这本书,说大概是1985年左右,父亲就开始让研究生们去新安地区如歙县、祁门、黟县、绩溪等地区调查,当时因为经费有限,父亲就自己拿出钱来,让他们去深入地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这本书应该是第一部比较全面地收集新安医家的书。
著名中医学家裘沛然在为《新安名医考》这本书作序时写道:“我将文稿阅读一遍以后,觉得其书写的很好,不仅资料收集丰富,考证亦相当严密,特别是对新安各地医家,除了叙述其籍贯隶属,存卒年代和生平经历之外,还非常重视各家的学术思想和诊治特色,并追朔他们之间的师承、私淑关系与学术交流梗概,这就不仅仅是一部人物史实考证的传记,同时也是论述中医学术沿革发展的史书。它对继承和发展中医事业,必将起到承先启后的推动作用。”此书的出版为新安医学的进一步挖掘整理奠定了基础。这本书在当时的亚运会期间还被遴选为国礼送给各国来宾。
父亲还跟我说在上世纪80年代,有一次他的研究生曾经向国家层面申报了新安医学研究方面的课题,结果有些专家对新安医学有异议,没有立项,这事对父亲的触动很大,因此他下决心一定要把新安医学振兴起来。
父亲平时常给我说新安医学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盛况,如新安医家在历史上出了800多部医书,1000多个名医,50多个宫廷御医,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18家医案,新安医家就占了3部等。讲起新安医学来他总是如数家珍。
他教育我们一定要从事新安医学的学习和研究,让我们多读一些新安医学的书籍,以致在他临终前念念不忘的还是新安医学,说自己是为新安医学而生,让我们要将新安医学传承好发扬好。
父亲亦是为济世救人而活。父亲1931年1月出生于安徽歙县桥川村,从医70余载。行医以后,就把原名李元善改为李济仁,以此立下济世救人的决心。父亲自幼熟读经典,四书五经烂熟于心,90岁时背起文章诗词来还是那么流畅。
父亲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就为全国各地的患者进行无偿函诊,为了医治全国各地患者的病痛,让我一封一封地把患者的来信拆开,根据病情开好处方以后,又让我一封一封地把信寄出,那时我们家的经济情况并不是太好,但寄信的邮票钱却常常是自己出。2009年父亲被评为国医大师后,本已经过上退休生活的他又开始出门诊和不定期地去中医科病房查房。父亲出门诊时往往患者很多,我为了他的身体健康考虑提出限号。但如果有患者挂不上号要求加号时,父亲总是跟我说患者从外地赶来看病不容易,让尽快给他们加号。父亲经常一上起门诊来就忘了自己的年龄和时间,看到一个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病证患者经过治疗后取得的明显疗效,无比欣慰。
父亲走后,有深圳、北京、广东等各地患者赶来为父亲送上最后一程。有位深圳的张姓患者动情地说:“我感激李大师,感谢他的家人,2012年11月有好朋友书画家高明正先生提携,有幸结缘了李大师。在李大师的中药调治下解决了当时困扰我10多年的胃部顽疾。与此同时,李大师还赠送了他的两本著作《痹证通论》《临证医案存真》给我,并寄语我用数学的思维来多读中医、研究中医,从此我就喜欢上了中医,研究中医,并享受到中医带来的莫大兴趣和好处。”
擎中医帅旗,圆济世功德,是父亲一生的追求,他这一生是圆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