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安琪 欧阳如晨 来源:黄山区 时间:2021-09-01
在黄山区乌石镇舒溪村有一位梅姑娘,名曰娉艳。2017年她踏着“十三五”的步伐从北京回到湿地风景如画的故乡,开启了返乡创业之路,转眼几年,已成功打造了舒溪村4个本土品牌——梅姑娘的院子民宿品牌、落鄉社区、嵌山餐厅及梅姑娘月饼店。
眼下临近中秋,梅姑娘正忙着烤制各种口味的月饼,将一份份包含着团圆思念的礼盒打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难忘儿时味道
谈起做月饼的初心,梅姑娘坦诚道:“我的爷爷爱吃甜食,最开始的想法就是做给长辈们吃,后来有的亲友尝过觉得味道不错,想送给朋友品尝,月饼渐渐地就越做越多了。”
对于16岁离乡的梅姑娘来说,在外每到中秋佳节,总会记起家乡亲人们聚在一起吃着老月饼的场景,怀念着那芝麻、白砂糖、麻油等食材碰撞在一起的绝妙口感。而在过去的几年里,老月饼作坊逐渐淡出市场,各类新式月饼让人眼花缭乱,想吃老月饼不知道去哪里买,即使买到了也没了想像中的味道。为了找寻那记忆中最熟悉的味道,梅姑娘找到了当年食品供销社的制饼老手艺人,一起调制配料,考究火候温度,一点一点追回了老月饼的味道。
坚持老式传统
“只做没有添加剂的老式手工月饼。”是梅姑娘给予顾客的承诺。为了保障月饼的纯手工及口感,梅姑娘选择和一些值得信赖的老作坊合作,坚持真原料、纯手工、自己调馅,无添加剂。
月饼配料里采用的是当季自家种的芝麻、村民腌制的火腿、手打的豆沙、磨碾的花生,麻油也是作坊榨的,每一种原料都质朴归真。为了烤制出油而不腻、松酥可口的月饼,蒸面、擀面、配料、打面皮、包料、固形、烘烤,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
梅姑娘介绍道:“我们这里的老式月饼有整块大的,也有小粒的,分五仁、花生、火腿、豆沙、芝麻核桃、香酥麻仁等不同口味,为了满足更多顾客的口味需求,我们最近还在研制椒盐月饼,希望大家吃到月饼后,都有那种酥皮触到嘴唇、齿间满是芝麻香味的满足感。”
传递满满心意
在短短的几年里,梅姑娘的月饼店几经变迁,如今的小店已落户在了梅姑娘的故乡舒溪村里。在店里可以看见一件件老物件,充满着生活气息:八十年代的旧书信、充满年代感的手编簸箕和木马……每一个物件好像都在诉说着一段岁月的故事。
而月饼的包装也在不断的改进中,既有简装也有礼盒礼包等不同样式的包装。在月饼店里,只见梅姑娘熟练地将一块块大月饼放进牛皮纸袋密封,再包上一层防油印字纸,最后在外层正面放上一张大大的红底标签,最后用麻绳捆上几道,这才完成一份整块月饼的简装。“今年我们还改进了礼盒包装,采用的是手提式的手工竹编盒,盒子里会放上餐具及一份书信,书信是我们自己用毛笔写的,里面包含了月饼的介绍及我们对顾客的感谢。另外,我们还定制了一批书有吉祥、平安、富足字样的小标签,根据不同客户选择不同的字样贴在防油纸的背面,这也是我们对顾客的中秋祝福。”梅姑娘希望顾客在拆开月饼包装品尝的时候,能在这充满仪式感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太平湖畔的一份诚挚的心意。
回馈父老乡邻
每年做好的第一批月饼,梅姑娘总会带给村里敬老院的老人们,为老人们送上秋天的问候。近日,梅姑娘还举办了手工月饼礼包培训班,邀请在家的村民们一起参与,通过帮月饼店做工赚钱贴补家用。
据悉,自从梅姑娘返乡创业后,就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还本着“授人以渔”原则帮扶着当地村民。村民不仅可以在梅姑娘的民宿、餐厅和月饼店里做工取得报酬,也可以将自家的农产品借助梅姑娘的销售渠道进行网上销售,还可以将自己闲置房产入股或置换,在年底获得额外分红。
“我希望自己的品牌能成为一座灯塔,唤醒指引着更多的原住民的踏上返乡路。”整合乡村资源、活化乡村产品,用创新思维运营村庄,用创意营销包装村庄,促使生态变现,梅姑娘和她的团队一直在努力着。
手工制作的效率决定了月饼的有限产量,今年的月饼店依旧只开45天,从8月8日开始到9月20日结束,截至目前,20多天的月饼销售额已有50余万。“梅姑娘”的故事依然在延续……愿时光流转,情味不变。(李安琪 欧阳如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