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菠菜app

© 2019 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指导办公室


郑玉

作者:任 重 时间:2011-05-06

  郑玉(1298—1358),字子美,号师山。元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是继吴澄后元代另一位和会朱陆的著名学者。全祖望说:“继草庐而和会朱陆之学者,郑师山也。”(《宋元学案•师山学案》)著有《师山文集》8卷,《元史》有传。新安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郑玉一生绝意仕途,安居乡间,勤于授徒讲学,潜心著述。筑室于故里师山,从学者慕名前往,生徒日众,以至居所不能容,门人因其地筑师山书院。郑玉在教育教学上有自己独到见解,主张“居敬存善慎独”、“自诚不欺”,认为培养人才应以德行为本,文艺为末,倡导“耕读相间”,认为只有做到“耕田以养其亲,读书以修其身”,才能恢复淳朴之风。他和会朱陆思想,详细阐述了朱陆学说的异同,精辟地分析了朱陆学说各自存在的长短利弊,明确提出 “兼综”朱陆,取其所长,补其所短。既强调了朱熹“因近小而教”的教人之法,并要求始终把握大本大原,又吸收了陆学不为注脚所羁绊,要把握精神实质的为学之道的营养。
  

    郑玉所讲学的师山书院山木浓郁,地势高峻,西北诸山皆俯其下。漫游胜境,游历陶冶,寓讲说、启迪于休息、游乐之中,是其教育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教学方法,既与《论语》所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有关,亦与《学记》所称“君子之于学也,臧焉,修焉,息焉,游焉”的说法相合,与胡瑗所倡“游历名山大川”相吻。


  郑玉一生酷爱山水,自述平生“弃干禄之学,绝进取之心,投迹山林,身耕垅亩,自食其力,无求于人。暇则诵诗读书,以著述为乐。”追求旷达、闲适,远避市井喧嚣,将隐逸的乐趣与人生的寄托融入到书院的教学之中。在形式上变学生的个人教育为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体教育形式,促进了学生道德情性的陶冶。郑玉常组织学生漫游山川,并曾带学生远足黄山。一次“从行者三四十人,二童子抱琴持纶,歌诗前导。玉(指郑玉)黄冠野服,出入山水之间,真若神仙之临乎人世。……留寺十余日,题名刻石而还,此黄山前古未所有也。”


  郑玉认为,胜境读书,游历山川,将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孕育气质,而且还可以开阔人们的胸襟,让人们更加熟悉历史,熟悉国家,热爱家园,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游历教育也由此得以升华。他说,“渡淮而北而泛黄河,足以发吾深思之远;登太华足以启吾高明之见;历汉唐遗迹,足以激我悲歌慷慨之怀;见帝城之雄壮,足以成吾博大弘远之器。”把游历教育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成就学生高尚博大的胸怀联系在一起,影响深远。


  郑玉一生钻研《六经》,研精覃思,优游涵咏,精通儒学经典,在《四书》、《五经》中,尤重《春秋》,对《春秋》解悟尤其透彻。“集诸朋友讨论《春秋》笔削之旨,为之注释,曰《春秋阙疑》。”《宋史•本传》也说郑玉“覃思《六经》,尤邃《春秋》”。
 

责任编辑: 胡敏

专题

更多区县动态

"));
网站地图